上世纪60年代,美国的U—2高空侦察机多次进犯我国,虽然被我地空导弹部队用HQ—2导弹击落5架,但由于HQ—2的效率低下、装备有限等因素,只能以守株待兔的方式,在U—2可能入侵的地域进行设伏拦截,使作战能力受到限制。
为改变我军没有高空截击机的状况,用俩架J—7拼一架的方式,研制出了J—8型飞机,使其飞行高度达到了U—2的2万米,用机炮进行攻击,国家与1980 年3月批准了J—8的定型并量产。当时的J—8只是白天型截击机,最大特点是突出了“高空、高速”,但其他作战能力有限,在当时除了米格25/31,再没 有比起飞的更高、更快的截击机。由于七十年代中美建交,U—2不再来我国进行侦察活动,J—8失去了用武之地。
沈飞人对J—8进行了改进,研制出了J—8I、J—8II,从白天型发展到具有全天候、能在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的能力。其中J—8II于1986年9月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展上亮相,又于1989年6月在法国巴黎航空展上一展雄姿。
J—8II的研制周期仅为17个月零12天,很多部件都一次对接成功。于1988年10月定型,改进的方面包括:
1、从新设计了前机身,改机头进气为两侧进气,以便安装雷达。
2、换装了推力为6600Kg的涡喷—13A发动机。
3、更新了瞄准具和火控系统。
4、增加了两个外挂架,便于安装导弹。
5、加强了电子对抗能力。
6、安装了自动驾驶仪和差动平尾操纵系统。
J—8II的作战/飞行性能全面超过了当时的米格23,部分性能超过/接近了幻影2000和F—16。后来在国外的帮助下,装上了ZE/M2032雷达和 PL—8导弹,由于没有下视功能,作战性能有限。1995年与俄罗斯合作,生产了装有探测距离80Km的祖克—8II雷达,使其有了一定的作战性能。
近来J—8F问世,装有最大探测距离达120Km的神鹰新型雷达和火控系统,有60Km的下视能力,可跟踪15个/攻击其中6个目标,可以称其为名副其实的截击机了。
保留J—8II的主要原因是其突出的高字,即“高空、高速”。纵观现代第三/四代作战飞机,均装有省油、推力大的涡扇发动机,但其性能决定了装此种发动机 的战机最高升限在18Km以下(一般在17Km),而J—8(D/F)换装了更大推力的昆仑—II(推重比为1.06)发动机,可以飞的更高、更快,其空 中加油能力使航程大大的增加,从而J—8可以高高在上的向下对其他类型的飞机进行攻击。
由于来袭的敌机作战高度不如J—8高,即使其发射空—空导弹,由于是从下向上打,其没有推力矢量能力的导弹很难在稀薄的高空获得效果(大气稀薄对导弹的气 动舵面效率下降),容易造成脱靶,也就是说,类如F—22、F—35、F—15等这些飞机,对20Km以上升限得的J—8很难构成威胁(当初在海湾战争 中,美军对MIG—25就束手无策,反而被其突破F—15的防线,并击落了F—18,美空军作战以F—15夺取制空权,再以F—16协助F—18、A— 10进行对地攻击),而J—8则可以用其高空、高速特性,突破敌机防线,用PL—8/12或Kh—31A进行远程攻击,攻击敌人后方的预警/指挥机、加油 机,没有预警/指挥机的美空军就会失去空中优势,象F—22等必须开启本机的雷达进行探测,使其失去“隐身”能力,J—8即可以下视其反射面积大的机身进 行攻击,而中低空的J—10/11等也由于F—22的“可视”对其进行攻击,这就是我军空战的高/地搭配而保留/改进J—8的目的。